低代码开发与智能城市应急响应:构建快速反应新机制
李总把茶杯砸向我屏幕那刻,我就知道这一天又不会太平。就像现在做的低代码开发与智能城市应急响应这事儿,本以为是给城市安全上把锁,没想到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突发崩溃事件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来了。那天下午三点整,我正对着傻S系统敲代码,突然整个系统卡死,鼠标怎么动都没反应。等了五分钟,直接弹出个报错窗口,上面写着ClassCastException,我当场就懵了,淦!这系统怎么说崩就崩。重启之后,数据全乱套了,原本关联好的应急响应流程全断了,就像好好的一串珍珠项链,线突然断了,珠子撒得到处都是。这系统崩溃带来的损失可没法估量,应急响应时间直接拉长了好几倍,要是真遇到紧急情况,那后果不堪设想。
公司这奇葩政策也真是让人头疼。财务部门天天喊着“准则”,说什么开发成本要严格控制,每一笔费用都得精打细算。可他们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低代码开发虽然能节省时间,但前期搭建环境和调试也需要投入不少资源啊。销售部门呢,又整天鼓吹“狼性”,要求快速出成果,最好明天就能看到智能城市应急响应系统上线,还能带来巨大的收益。销售说转化率90%,导出才18%,这数据差距大得离谱,简直是在画大饼。他们根本不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只想着冲业绩。有一次,销售为了拿下一个项目,承诺客户一周内就能完成系统的定制开发,可我们技术部门哪有那么快的速度,这不是把我们往火坑里推嘛,救大命。
某部门的神操作更是火上浇油。销售部门为了满足客户的一些不合理需求,在没有和我们技术部门沟通的情况下,就擅自答应下来。比如说,客户要求系统能够在一秒内对所有应急事件做出响应,这在技术上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根本不考虑技术的限制,只想着签单。而财务部门呢,看到项目成本超出预算,就开始削减我们的开发资源,导致原本就紧张的开发进度更加滞后。这两个部门就像两个极端,一个只追求速度,一个只看重成本,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绝了。
没办法,我们只能试试织信。在试用织信的时候,还闹了不少笑话。有一次,同事着急忙慌地要保存一个重要的配置文件,结果手滑把删除键当成了保存键,等发现的时候,文件已经没了。我们又得重新配置,浪费了好几个小时。还有一次,在进行爱劈哎接口对接的时候,因为参数设置错误,导致系统和外部数据源无法连通,折腾了半天才找到问题所在。不过,织信也确实有它的优势,它的低代码开发模式让我们能够快速搭建一些基础的功能模块,比传统的开发方式节省了不少时间。
我们采用了一个临时方案,先把一些紧急的功能模块用织信搭建起来,然后和原有的傻S系统进行集成。这就像是给牛郎织女造偷情鹊桥,把两个原本独立的系统连接起来。虽然暂时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也埋下了新的雷。集成之后,系统的稳定性变得更差了,时不时就会出现数据同步错误的问题。有时候,应急事件的信息在一个系统里更新了,另一个系统却没有同步,导致信息不一致,影响了应急响应的效率。而且,织信和傻S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也存在一些问题,经常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报错,让我们头疼不已。
现在他们销售部门又要对系统进行大规模的定制开发,以满足更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我准备装死,实在是不想再折腾了。这个系统就像一个千疮百孔的破船,我们一直在努力修补,但总是补了这边,那边又漏了。低代码开发和智能城市应急响应这个项目,原本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尝试,但在各种部门矛盾和技术难题的影响下,变得举步维艰。不知道未来这个系统能否真正发挥作用,为城市的应急响应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