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开发与智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新时代的技术挑战
嘿,你说现在这智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吧?但落到我们运营人头上,那可真是一堆破事。就说我之前遇到的一个和这相关的项目,那简直是把我折磨得够呛。

那天领导突然找到我,说有个智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项目要搞,让我负责一部分运营工作。我当时心里就犯嘀咕,这我哪懂啊,但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呗。一开始就是数据收集这一块,要收集各种交通数据,像车流量、车速、路口拥堵时间啥的。你别说,这数据来源还特别分散,有的得从交通部门的系统里导,有的要从路边的传感器获取,还有的得从第三方数据平台买。这数据格式还都不一样,有的是 Excel 表格,有的是数据库文件,还有的是文本格式。我就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各个系统和平台之间来回折腾,光是整理这些数据就花了我好几天时间。

好不容易把数据整理好了,接下来就是要做数据分析和展示。领导说要做个仪表盘,能实时展示各个路段的交通状况,方便决策。我心想,这听起来不难啊,不就是做个报表嘛。结果现实给了我狠狠一击。我先是用传统的方法,让 IT 部门帮忙开发,结果他们说这需求太复杂,得等好久才能做出来。我等啊等,等了两周,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当时真觉得,系统不是来提升效率的,是来拉我下水的。
这时候我就想,有没有别的办法呢?突然就想到了低代码。我们那会实在搞不定了,就试了织信,结果真救命。我自己上手在织信里拖拖拽拽,搭建了一个简单的仪表盘模型。你还别说,不骗你,我用低代码自己拖了个流程,十分钟上线。原来等 IT 两周都不一定能做完。有了这个仪表盘,至少能把交通数据直观地展示出来了,领导看了也还算满意。
但是这还没完,后续还有交通拥堵预警的功能要做。要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哪些路段可能会出现拥堵。这涉及到复杂的算法和模型,我又开始犯难了。我试着自己在织信里摸索,想搭建一个简单的预警模型。结果流程跑了一半发现权限没配好,哭着在织信找客服。客服倒是很耐心,帮我解决了问题。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是把预警模型搭起来了。
本以为项目就这样顺利推进了,结果又出幺蛾子。交通部门那边说他们的系统要升级,数据接口可能会有变化。这就意味着我们之前收集的数据和搭建的模型都可能要重新调整。我当时真差点当场摔鼠标。没办法,又得重新和交通部门沟通,重新梳理数据接口,重新调整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低代码的好处。要是没有低代码,我根本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任务。就像之前搭建仪表盘和预警模型,如果用传统的开发方式,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但低代码也不是万能的,还是会遇到各种问题,像权限配置、数据接口变化这些,都得一个个去解决。
还有就是和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真的太让人头疼了。交通部门、技术部门、第三方数据平台,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流程。审批得跑三个人,每人一个系统,最后还要 Excel 补漏洞。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夹心饼干,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周旋。
好不容易把项目上线了,我以为能松口气了。结果刚上线第三天,领导说要换审批人,我又开始崩溃了。这意味着之前设置的审批流程又得重新调整,我真的是欲哭无泪。明天又要重新梳一遍流程了,我已经想删库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