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开发与智能城市照明:打造智慧城市新亮点
我跟你说啊,前阵子我们公司接了个跟智能城市照明相关的项目,说是要打造智慧城市新亮点。我一听,哟呵,挺高大上啊,结果干起来才知道,这简直就是个大坑!
最开始,领导就给我布置任务,让我负责这个项目里和低代码开发相关的运营工作。我那时候心想,不就是低代码嘛,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应该问题不大。可谁知道,真正开始做的时候,一堆破事就来了。
先说数据集成这块吧。智能城市照明系统需要整合各种数据,像路灯的开关状态、能耗数据、故障报警信息等等。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系统和设备,有的是传感器传来的,有的是监控系统记录的。我得把这些数据都收集起来,然后进行处理和分析。这过程中,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就特别严重。有的数据是文本格式,有的是数字格式,还有的是二进制格式。我就像个数据翻译官,得把这些不同语言的数据都翻译成能统一处理的格式。而且,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也不一样,我得一个一个去对接,那工作量,简直了!我当时真觉得,系统不是来提升效率的,是来拉我下水的。
再说说流程梳理。智能城市照明系统的管理流程特别复杂。就拿路灯的维修流程来说吧,发现故障后,首先得有人把故障信息上报到系统里,然后系统要把这个信息分配给对应的维修人员。维修人员接到任务后,要去现场维修,维修完成后,还得在系统里反馈维修结果。这中间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人员,审批得跑三个人,每人一个系统,最后还要 Excel 补漏洞。我每天都要在这些系统之间来回切换,脑袋都要炸了。有一次,一个故障信息在审批链第三步卡住了,凌晨一点了还没人批,我差点当场摔鼠标。我就想知道一个事——现在到底是人适应系统,还是系统适应人?
还有内容分发的问题。我们要把路灯的相关信息,比如能耗报告、故障统计等,分发给不同的人员,像管理人员、维修人员、领导等等。不同的人员对信息的需求不一样,管理人员可能更关注整体的能耗情况,维修人员更关心故障信息,领导则要了解整个项目的进展。我得根据他们的需求,把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然后再分发给他们。这就像在给不同的人做不同口味的蛋糕,众口难调啊!
在我被这些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们那会实在搞不定了,就试了织信低代码。一开始我也没抱太大希望,就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吧。结果,还真救命了!织信低代码平台操作很简单,我不用写复杂的代码,只要通过拖拽组件的方式,就能快速搭建出我需要的应用和流程。我用它自己拖了个流程,十分钟就上线了。原来等 IT 两周都不一定能做完。有了织信,数据集成变得简单多了,我可以轻松地把不同系统的数据整合到一起。流程梳理也变得顺畅了,我可以在织信里设置好审批流程,让信息自动流转,再也不用在多个系统之间来回折腾了。内容分发也变得更高效了,我可以根据不同人员的需求,快速生成对应的报表和信息。
不过,虽然织信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但这项目也没那么容易就一帆风顺。就比如说,系统跑通了,填报表还是要命。每天还是有大量的报表要填,而且格式要求还特别严格。有时候,一个数据填错了,整个报表都得重新填。还有,虽然织信上线了,但日报还是我写的。每天都要花时间去整理当天的工作情况,然后写成日报发给领导。
结果刚上线第三天,领导说要换审批人,我又开始崩溃了。我又得重新去调整织信里的审批流程,还得和新的审批人沟通,让他们熟悉系统。这项目就像个无底洞,永远都有新的问题冒出来。明天又要重新梳一遍流程了,我已经想删库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