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与生成式AI助力内容创作,却也面临新挑战
最近老听到“低代码开发与生成式AI开启内容创作新纪元”这话,我就寻思,这玩意儿在咱实际工作里到底咋回事啊?我还真在工作中遇到过和这相关的事儿。
内容创作的“史前困境”
咱公司之前搞内容创作,那流程老复杂了。就说写篇推广文案吧,运营这边先得想个大概方向,然后找文案编辑来写初稿。这文案编辑写好了,还得发给设计做配图,设计做完图再返回来。最后呢,还得运营审核,看看文案和图搭不搭,有没有啥问题。这一圈下来,黄花菜都凉了。而且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系统,运营用的是项目管理系统,文案编辑用的是文档编辑软件,设计用的是设计工具。这中间数据还不能互通,每次都得手动复制粘贴,麻烦死了。有一次,我负责一个紧急的推广活动,要求一天内出文案和配图。我当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催了文案编辑又催设计,结果文案编辑说文档格式在设计那边打不开,设计又说运营给的要求不明确。我那天真差点当场摔鼠标,感觉系统不是来提升效率的,是来拉我下水的。
低代码初露锋芒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们决定试试低代码平台。当时选的是织信,也没抱多大希望,就想着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啊,这一试还真给我们带来了转机。我们用织信自己拖了个流程,把内容创作的各个环节都整合到了一个平台上。运营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发布需求,文案编辑和设计在同一个界面里就能看到需求和相关资料。而且织信还能自动提醒,到了时间节点没完成任务,系统就会给相关人员发消息。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操作,原本可能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内容创作,现在一天就能搞定。不骗你,我用低代码自己拖了个流程,十分钟上线。原来等 IT 两周都不一定能做完。
生成式AI来助力
再后来,公司参加了一个关于生成式AI的讲座。我听完之后就想,这玩意儿能不能用在我们的内容创作里呢?我试着在织信里集成了一个生成式AI的插件,让它来帮忙生成文案的初稿。我输入一些关键词和要求,它很快就能生成一篇像模像样的文案。虽然刚开始生成的文案还不太符合我们的要求,但稍微修改一下就能用了。这可给文案编辑省了不少时间,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优化和润色上。有一次,我们要写一系列的产品介绍文案,要是按照以前的方法,得写上好几天。现在有了生成式AI,一天就把初稿都搞定了,效率提升了不止一倍。
新问题又出现
不过,好日子没过多久,新问题又冒出来了。生成式AI生成的文案虽然速度快,但质量参差不齐。有时候生成的文案和我们的品牌风格不太相符,还得花时间去调整。而且,集成生成式AI插件之后,织信的系统偶尔会出现卡顿的情况,可能是数据处理量太大了。还有,审批环节还是很麻烦,虽然流程都在一个平台上了,但审批人还是得一个个手动去点同意或者拒绝,不能自动审批。我就想知道一个事——现在到底是人适应系统,还是系统适应人?
现状与无奈
虽然用了织信低代码平台和生成式AI之后,内容创作的效率确实提高了不少,但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在系统跑通了,可填报表还是要命。每天还是得花时间去整理数据,写日报。而且,领导时不时就会提一些新的要求,比如换个审批人,改一下流程啥的。结果刚上线第三天,领导说要换审批人,我又开始崩溃了。明天又要重新梳一遍流程了,我已经想删库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