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的初印象
我对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的初印象
我第一次接触到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相关的低代码开发需求,是在我们公司接了一个和城市交通部门合作的项目。说真的,一开始我都懵了,我就是个在系统和流程夹缝里求生的运营人,怎么就突然要搞智能交通这一块了。
那时候我就在想,这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啥红绿灯时长自动调节、根据车流量实时变化啥的,感觉跟我平时处理的那些报表、流程啥的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东西。但没办法,项目没人接,那就“我来吧”。
传统开发方式的噩梦
我们最开始还是按照传统的开发方式来弄。你别说,我当时真差点当场摔鼠标。要和好多部门对接,交通部门给的数据格式乱七八糟,一会儿是 Excel,一会儿是数据库里的,而且数据量还大得离谱。
开发那边更是麻烦,审批得跑三个人,每人一个系统,最后还要 Excel 补漏洞。写代码的程序员天天跟我抱怨需求不明确,我又不是专业搞这个的,我哪知道啥叫明确啊。而且他们开发进度超级慢,一个小功能可能都得等个把星期。我就想知道一个事——现在到底是人适应系统,还是系统适应人?
有一次,我们想做一个简单的车流量统计和信号灯时长初步关联的功能。结果从需求提出到代码写完,再到测试,前前后后花了快一个月。上线之后还一堆问题,数据不准确,信号灯变化也不及时,搞得交通部门那边意见很大,领导天天催我,我都快崩溃了。
低代码开发的曙光
我们那会实在搞不定了,就试了织信低代码。一开始我也没抱多大希望,就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吧。结果真救命。我本来想自己搭自动审批,结果流程跑了一半发现权限没配好,哭着在织信找客服。不过客服还挺给力,很快就帮我解决了问题。
用织信低代码,我发现搭建一些简单的功能模块特别快。比如说车流量数据的收集和初步分析表单,我自己拖了个流程,十分钟上线。原来等 IT 两周都不一定能做完。而且低代码平台可以直接对接各种数据源,不管是 Excel 还是数据库,都能轻松搞定,这就解决了我数据格式不统一的大难题。
我们用织信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模拟系统。把不同路段的车流量数据导入进去,然后根据预设的规则,模拟信号灯的变化情况。这个系统虽然一开始很简单,但是能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不同方案下交通通行的情况。
提升城市通行效率的尝试
有了低代码搭建的模拟系统,我们就开始做各种尝试。我们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路段的车流量数据,调整信号灯的时长。比如说在早晚高峰时段,增加主干道的绿灯时长,减少次干道的绿灯时长。通过不断地模拟和调整,我们发现有些路段的通行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特殊情况,比如交通事故、大型活动等,快速调整信号灯的控制方案。以前这些都得靠人工去一个个调整,现在用低代码搭建的系统,我自己就能在几分钟内完成方案的修改和部署。
现实的无奈
虽然织信上线了,但问题还是不少。比如说,系统虽然能模拟和调整信号灯,但实际应用中,信号灯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又是一个大问题。有些老旧的信号灯设备根本不支持新的控制方案,还得去和设备供应商沟通,让他们升级设备。而且,交通情况是实时变化的,系统的数据更新有时候还是跟不上实际情况,导致信号灯的调整还是不够精准。
还有,数据的准确性也是个大问题。有时候车流量数据会出现偏差,可能是传感器故障,也可能是数据传输过程中出了问题。这就导致我们根据这些不准确的数据做出的信号灯调整方案效果不佳。
系统跑通了,填报表还是要命。每次做项目总结,我都得从系统里导出各种数据,然后再整理成报表。而且交通部门还时不时要一些特殊格式的报表,我又得重新去调整数据和格式。明天又要重新梳一遍流程了,我已经想删库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