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开发与智能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新探索
嘿,你说现在这教育差距,尤其是城乡教育差距,真是让人头疼。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在做运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过和教育相关的事儿,这里面也跟低代码开发有不少关系呢。
我之前参与过一个和智能教育相关的项目,主要就是想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你能想象吗?在城市里,学校的设备那叫一个先进,多媒体教室、智能教学系统啥的一应俱全;可到了农村,很多学校连台像样的电脑都没有,更别说那些先进的教学软件了。这差距大得离谱,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我们当时负责的项目就是想给农村学校搭建一些简单实用的教学系统,来弥补一下这方面的差距。最开始,我们想着找专业的开发团队来做,可这成本高得吓人,而且开发周期还长。农村学校可等不了那么久啊,孩子们的学习可不能耽误。这时候,我就想到了低代码开发。
我之前在工作里就接触过一些低代码的东西,知道它开发起来相对简单、速度还快。我们那会实在搞不定了,就试了织信,结果真救命。用织信低代码平台,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搭建一些基础的教学系统,不用像传统开发那样写大量复杂的代码。就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个在线作业提交和批改的系统。要是按照传统开发方式,得让专业的程序员写代码、测试、调试,没个把月根本搞不定。但用织信低代码,我自己拖拖拽拽,把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组合起来,居然不到一周就弄出了一个能用的原型。
在搭建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本来想自己搭自动审批作业的流程,结果流程跑了一半发现权限没配好,哭着在织信找客服。客服还挺给力,很快就帮我解决了问题。之后我们就把这个系统在几所农村学校试点使用。孩子们用起来可开心了,老师们也觉得方便多了。以前收作业得一本本收,批改完还得一个个通知学生,现在在系统上一键就搞定了。
不过,低代码开发虽然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说,农村学校的网络条件普遍不好,有时候系统访问起来特别慢,甚至还会出现卡顿的情况。这可把我急坏了,你别说,我那天真差点当场摔鼠标。我就想知道一个事——现在到底是人适应系统,还是系统适应人?我们又得想办法优化系统,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还有就是,农村学校的老师对这些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一样。有些老师很积极,愿意去学习和使用新系统;但也有一些老师觉得麻烦,不太愿意尝试。我们还得一个个去给老师们培训,教他们怎么用系统。这过程真的太煎熬了,感觉比开发系统还难。
后来,我们又想进一步完善这个教学系统,增加一些智能辅导的功能。我听完AI讲座后发现我们表单可以识别图片了,试了试真行。我们就把这个功能加到了系统里,让学生上传手写作业的时候,系统能自动识别并批改。可这功能刚上线,问题就来了。有些学生的字写得太潦草,系统根本识别不出来,结果批改的结果一塌糊涂。这又得重新调整识别算法,我又开始了一轮新的折腾。
结果刚上线第三天,领导说要换审批人,我又开始崩溃了。本来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这一换审批人,又得重新调整权限和流程。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跑。
虽然织信低代码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让我们能在短时间内搭建出一些实用的系统,但教育公平这事儿可不是靠几个系统就能解决的。农村学校还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学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现在做的,也只是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小步。明天又要重新梳一遍流程了,我已经想删库跑路。但我知道,我还得继续坚持下去,说不定哪天真能看到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小呢。